中国建筑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建筑玻璃制造与应用也随之取得了质和量的跨越式发展。
幕墙、门窗玻璃是建筑玻璃的主流产品,包括:镀膜玻璃、钢化玻璃、夹层玻璃、彩釉玻璃、真空玻璃、中空玻璃等深加工玻璃产品及其复合制成品;其生产原材料为浮法玻璃,辅助材料包括夹层胶片、密封胶、中空间隔条、干燥剂等众多材料;生产制造则需要各类专用的玻璃加工生产线。
建筑玻璃是一种专门用于建筑行业的玻璃材料,用于构建建筑物的外墙、窗户、门等部位。其特点包括透明、光滑、坚固、耐候性好。
建筑玻璃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加工,如切割、钻孔、钢化等,以满足不同建筑结构的要求。它能够提供室内自然采光、视野开阔,并且在冬季有助于保温,提高室内温度,节约能源。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建筑玻璃不仅是一个功能性组件,还承担着装饰和美化的作用,能够塑造建筑外观和风格。
中国建筑玻璃行业自1955年起源以来,经历了从萌芽期的技术尝试到发展期的快速增长和技术引进,再到成熟期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多样化。起初,依靠国内外技术的结合,实现了从手工到量产的转变,特别是70年代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使得产量显著增长,产品种类开始丰富。
到了1995年及之后,国内技术创新打破国际垄断,如静压提升法水平辊道式玻璃平弯钢化技术的研制和电子工业用超薄浮法玻璃的生产,标志着中国建筑玻璃行业进入成熟期,产品种类更加丰富,技术和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展现出自主创新和持续发展的特征。
2018年—2022年,建筑玻璃行业市场规模由2,098.19亿人民币元增长至2,455.19亿人民币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4.01%。预计2023年—2027年,建筑玻璃行业市场规模由2,503.55亿人民币元增长至2,706.74亿人民币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1.97%。
建筑玻璃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改进,如钢化玻璃、中空玻璃等的广泛应用,提高了建筑玻璃的使用效率和性能,进一步刺激了市场需求。
随着科技的发展,建筑玻璃技术得到了显著的进步,其中钢化玻璃和中空玻璃的应用尤为广泛。如钢化玻璃的耐急冷急热性质较之普通玻璃有3-5倍的提高,一般可承受250度以上的温差变化,对防止热炸裂有明显的效果。
此外,钢化玻璃的强度是普通浮法玻璃的4至5倍,抗弯强度是普通玻璃的3至4倍,因此在抵抗外力撞击和防止热炸裂方面具有明显效果,大大提高了玻璃的安全性。正因为这些特性,钢化玻璃被广泛应用于需要高安全标准的场所,如银行、学校、商场、机场等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以及汽车、船舶等交通工具。
据统计,中国每年生产安装的各类建筑玻璃幕墙面积约5,500万平方米,年产值接近1,200亿元人民币,市场总量已经占据了全球总量的60%以上,显示了中国在建筑玻璃领域的强大产能和市场影响力。
当前中国建筑玻璃领域竞争激烈,市场集中度较高。建筑玻璃行业呈现以下梯队情况:第一梯队公司有南玻集团、信义玻璃、旗滨集团等;第二梯队公司为金晶科技、北方玻璃、海南发展、台玻集团等;第三梯队有三峡新材、中国玻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