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狮招商客服首页:{傲世皇朝平台}注册测试磅礴大气的城市风光,灵动有趣的动物图像……轻柔的光透过刻花玻璃器皿,晶莹剔透、熠熠生辉。这是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北碚玻璃器皿成型刻花工艺。近日,它在央视《非遗里的中国第二季》一经亮相,就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北碚玻璃器皿刻花工艺的历史可追溯到清光绪年间(公元1906年),后经过几代匠人的不断摸索创新,自成一派,具有很高的观赏性与艺术价值。1951年,北碚玻璃器皿厂成立,在之后几十年间,它成为全国玻璃成型、刻花工艺的重要一脉。鼎盛时厂里员工有2000多人,磨花工就有200人。
孙正勇是北碚玻璃器皿成型刻花工艺重庆市北碚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孙正勇说,北碚玻璃器皿成型刻花工艺,尤其突出手工工艺在玻璃制品上的再创造,配合粗砂、细砂砂轮切削,使玻璃工艺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套色玻璃是在透明玻璃上覆盖一层0.5-1毫米的颜色,如何使颜色在刻花时更有层次,砂轮与玻璃表面接触的角度,以及匠人所用的力度都至关重要。操作中稍有偏差,即使是沿线刻磨,也可能会影响到作品最终的透光效果,让玻璃制品的艺术价值大打折扣。这些火候的掌握,都是工匠们千锤百炼的结果。
雕刻是个精细活,像这样的玻璃杯,一个成熟的工匠一天也只能刻花5到6个。全手工雕刻蓝狮招商客服,也让它们“身价”倍增。这样的玻璃杯,市场售价每个上百元。
刻花完成后需要进行抛光处理,抛光是将刻花时的瑕疵、斑块打磨平整。抛光后的花瓶在水中清洗干净,透过阳光,便会呈现出如水晶般的光泽。它们“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既可以作为普通百姓家的摆件装饰品,也曾作为国礼闪耀在国际舞台上。 据华龙网